Tuesday, July 16, 2013

翻譯的藝術

我相信,好的翻譯,多是玲瓏剔透的聰明人。什麼該譯什麼不該說,絶對是智慧的反映。

歌唱老師在加拿大曾當過翻譯,有一次,要招待來自北京的藝術交流團。在交流活動結束時,加拿大方面,安排了一場表演來送別。曲目是莫扎特的安魂曲 (Requiem) 。對,當真,就是莫扎特臨終前的最後創作,適用於一般喪禮或出殯場合。

北京的負責人不懂外語,就問老師台上的人在唱什麼?老師嚇得冷汗直流,硬著頭皮答道:「噢,那就是莫扎特最廣為人知的一首作品,描寫人與神的對話,凡人正在歌頌及讚美上帝。」無論如何,那確是歌曲的部份內容,老師那次總算混過去。

做翻譯的,更需要對不同的文化,有一定的認識。不是所有東西,都可以一字一詞換成另一種語言。就拿"孝順"做個例子。中國傳統儒家的思想中,父母施予生命教養,故子女對父母是有所虧欠的。倫理責任上,要求子女尊敬、服從、侍奉父母至天年;只有這樣做,才算是合乎孝道。可是,在西方文化當中,根本沒有這種期望。父母角色倒像一個信差,嘩啦嘩啦把生命帶到世上;父母跟子女的關係,也較像朋友而平等,有愛但少了重量。因為西方沒有這個概念,所以很難用簡單常用的文字,把"孝順"直譯成英文。啟動 Google translator,"孝順"一詞翻譯為 "Filial Piety",驟眼看來,還以為是什麼社會學的高深專用詞。

除了觀念上的差別,翻譯文學作品和笑話之類的難度更高。要忠實地接近原文的意境,樸素地反映原文的語調,少一點文字功力也不成。最不喜歡一些自負的翻譯,賣弄華麗浮誇的詞彙,硬生生把自己的東西放進譯稿內;讀起來的感覺,就像把味精放在新鮮的食材上—暴殄天物。正如去看外語片,可以的話,我會選擇沒有配音的版本。還是原汁原味的天然,讓人看得津津有味。


No comment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