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onday, June 24, 2013

也來習慣說


年青時,很討厭時間表或行程表。

總覺時間表或行程表這類東西毫無彈性,跟沉悶劃上等號 ,我可不想被標籤成「大悶蛋」 !  還是隨心所慾,想幹就幹,自由自在得多,而且看上來瀟灑有型,較容易受人歡迎。

歲月漸長,整天忙東忙西,老是被時間追著跑,開始意識到效率的重要性。效率高的人,大都擁有"良好習慣"。而建立時間表或行程表,則是幫助個人培養"良好習慣"的有用工具。

習慣,可以想像成是經驗累積下的內部程式,是做事效率的首要條件。如沒有既定習慣,會浪費很多無謂時間和力氣,去思索每一件事的步驟與邏輯。相反,化為習慣的行為,實際上不會帶來任何壓力。當行動都在潛意識中,按自定程式 (Automated mode) 自動進行,反而不會再產生困擾或猶豫,某程度上,是另類的解放和自由,讓人能有精神時間處理更重要或突發的事件。

當然,習慣有分好壞。(什麼事也即興而行,其實也是一種習慣。)  成年人要改變習慣,知易行難,但也不是沒辦法。從心理學來看,首要是推動力 (Motivation)。一個新習慣的養成,先做好正確的目標確定。抽象的目標須要具體化 (Concretion),變成明確的 (Specific) 、可測量的 (Measurable)、可達到的 (Attainable)、可關聯的 (Relevant)、及時間性 (Timely) 的行動目標 (Actionable Goals)。另外,把目標視象化 (Visualization),例如把它寫在紙上貼在當眼處,時常提醒自己,也有助激勵行動。

接下來,就是建立內部程式 (Programming)。 人類的學習能力是與生俱來,只要不停重複行動 (Repetition),腦袋會把它存於「長期記憶」(Long Term Memory) 下的「程序記憶」(Procedural Memory) ,就好像刷牙和踏單車那樣子。初初開始時,心理學家建議細步法 (Small Steps) : 把長期遠大的目標分成一個個細小的短期目標;完成一小步後,再用獎勵來強化行為 (Conditioning)。獎勵可以是有形實在的,重點在於要配合個人愛惡;除此之外,很多時,稱讚和認同能更奏效強化行為;畢竟,人類都是喜歡被確認 (Validation)。

很多人以為不停重複一件事,是需要很大的意志力。但實際上,那只是在習慣未養成之前。很多人和事,都是在不停「重複」下,變得沒那麼討厭,甚至慢慢喜歡上。因為,我們已學習了怎樣能看見他們的好處。

" Sow a thought, Reap an action; Sow an action, Reap a habit; Sow a habit, Reap a character; Sow a character, Reap a destiny. "
- Steven Covey -

No comments: